10 個項目的真實數據:Binance Wallet IDO 項目生存報告
一如所有的平臺型 IDO,在短暫的歡愉之後,盛宴如何持續?
(前情提要:
幣安錢包TGE上線OKZOO($AIOT)需Alpha Points 45點積分!積分是什麼?怎麼查詢?
)
(背景補充:
幣安 Launchpool 新幣挖礦上架 Initia,代幣經濟學、$INIT 項目特色一次看
)
本文目錄
在 Web3 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的當下,首次代幣發行(TGE) 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融資手段,而成為了專案與市場博弈的場所。尤其是在當前流動性收縮、投資者信心不足的環境下,如何啟動、以何種方式啟動,成了專案方必須慎重考慮的議題。
IDO,是一種 TGE 的常見方式。從早期的 Coinlist 等平臺,也曾經通過 IDO 誕生過諸多天王級專案。只是隨著專案數量的增多,IDO 的財富效應有所減少。而 Binance 的一舉一動,也時刻挑動著市場的神經。自 2025 年以來,Binance Wallet IDO 成為不少專案啟動的選擇。其「輕門檻、高熱度、強流量」的特性迅速成為市場焦點,吸引了大量初創專案和社群目光,但它同時也暴露了新幣市場結構、估值體系和專案邏輯發生的一系列根本性變化。
然而,這種模式是否真正適合每一個專案?哪些專案可以通過它快速放大敘事、完成冷啟動,哪些專案又可能在市場喧囂之後遭遇「高開低走」的困境?Klein Labs Research 團隊對已上線的 10 個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進行了系統的資料研究和結構化拆解,試圖幫助專案方從戰略視角做出更聰明的判斷。
一、背景:我們正處在什麼樣的市場週期中?
從過往幾個月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市場投資偏好的演變過程:
- 早期偏好:高估值 + 低流通模型(VC 主導、短期投機)
- 中期狂熱:全流通 Meme Coin 模式(零門檻炒作)
- 當前轉折:市場正在迴歸對基本面和可持續性強勁專案的關注
同時,TGE 模式的結構也正在經歷三段演化:
- 早期模式:低估值發行 + 市場價值發現機制(敘事驅動型)
- 中期模式:高估值發行 + 內部人士套利(通過 OTC 或釋放後即賣)
- 當前狀態:重新迴歸低估值開盤(缺乏買盤,無人願意「接盤」
這種市場狀態最直觀的體現,就是我們看到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低估值上線。專案方必須以極低的估值和釋放比例換取一絲市場關注。而這背後,是一個重要邏輯:
TGE 的估值不是「專案未來價值」的體現,而是對市場流動性、上所預期、敘事強度和做市系統的當下綜合反射。
二、Binance Wallet IDO 的流量效應依舊強大,但節奏掌控成關鍵
從資料來看,Binance Wallet IDO 為專案帶來了明顯的市場關注和品牌曝光:
平均參與人數為 80,965 人;
單次募集資金為 60,000 – 443,000 BNB;
超募率在 6,900% – 36,500% 之間。
其中,KiloEx 更是達到 36,492% 的超募率。
Binance Wallet IDO 能夠輕鬆撬動十萬級別的使用者關注,即使在市場整體偏冷的情況下,仍能吸引數千萬美元等值資產流入。
雖然隨著機制優化,使用者的參與門檻有所提高,但可以有效篩選出更具長期價值和黏性的高品質使用者,為專案方帶來更健康的使用者結構與社群基礎,有助於後續社群運營與使用者轉化。
在 Binance Wallet 的輕觸達機制支援下,專案方依舊能夠獲得強勁的冷啟動動能,大幅壓縮使用者獲取路徑與冷啟動成本。
三、TGE 模型正在去槓桿化,Wallet IDO 專案普遍低估值啟動
通過對資料的分析,我們發現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在代幣經濟上的共性十分明顯:
IDO 階段代幣釋放比例普遍較低,區間僅為總供應量的 2% 至 5%,平均為 4.44%;
首次發行(TGE)階段流通比例通常在 20% 至 30% 之間,確保初始市場流動性不過度稀釋;
IDO 階段對應的全稀釋估值(FDV)介於 1,000 萬美元至 3,000 萬美元之間。整體來看屬於相對合理甚至略偏低的估值區間。
專案方在這個階段仍然願意通過 Binance Wallet IDO 進行 TGE,有以下一些考慮點:
產品已成型,需要發行代幣接入使用場景 / 激勵系統 / 結算系統;
需要以低成本方式獲取社群關注和交易支援,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市場投放,形成流動性起點;
堅持長期主義理念,接受低估值、低釋放、慢節奏成長。
當前階段的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不得不接受市場信心下滑所帶來的低估值壓力。但同時可以為優秀的專案方預留出更多的市值上漲空間。
四、交易所表現:Binance Wallet IDO 是通向 Binance 的入場券,而非終點站
在不少團隊的想像中,Wallet IDO 意味著「登陸 Binance」。然而現實情況遠不如此:
- Binance 現貨上線率為 40%( SHELL、BMT、PARTI、HYPER);
- 約 90% 的專案登陸了 Binance Futures 市場;
- Bybit 現貨上線 70%;合約上線 80%;
- 韓國交易所當前上線率不高,較為非標。
Binance Wallet IDO 並不等於 Binance 上幣。Binance Wallet IDO 提供的更像是一張進入 Binance 流量生態的試運營門票,是否能「轉正」進入現貨市場,仍需看專案上線後的資料表現、使用者回饋與幣安交易團隊的內部考評。專案方需將其視作「主舞臺前的預演」,並為之後的 listing、二級流動性支援做好充分準備。
五、價格走勢趨勢:強勢開局 ,長期表現取決於運營與市場策略
從當前資料來看,大多數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在上線首日表現出色,投資回報率(ROI)普遍亮眼:
PumpBTC 首日漲幅高達 760%,KiloEx 的回報表現同樣搶眼。
儘管首日價格波動較大,但專案的中長期表現更依賴於持續的運營能力、市場管理策略以及清晰的長期發展規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專案(如 MyShell、Bubblemaps、PumpBTC)在 IDO 後選擇積極拓展韓國市場,以推動後續增長。
雖然 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在初期往往熱度爆棚,但若專案方缺乏長遠規劃,便難以抵禦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多重挑戰 —— 包括買盤乏力、投資者對短期流通盤不再追高的態度,以及中長期基本面支撐不足、敘事價值提前透支等問題。在此背景下,不同專案的市場表現逐漸出現明顯分化。
短期熱度固然易於獲取,但真正決定專案能否走得長遠的,仍是持續的運營能力與市場管理策略。專案方需提前規劃好二級市場的控盤節奏與投資者關係管理,才能避免價格快速回落,實現長期價值的穩步釋放。
六、交易熱度表現:市場關注度與資金動能的真實體現
Binance Wallet IDO 專案的市場表現因專案而異,但整體交易熱度普遍較高:
PARTI、BMT 和 BR 這三個專案表現突出,首日交易量均超過 2,000 萬美元
高交易量的出現不僅僅與初始流量有關,更與專案的敘事強度、代幣經濟設計、市場預期管理密切相關;
IDO 只是熱度的「燃點」,而能否維持熱度並引爆二級市場,取決於整個專案的執行力與運營節奏控制。許多表現不佳的專案在 TGE 後快速沉寂,或因缺乏延續性內容輸出來維持話題熱度,或因市場管理失控導致信心快速下滑。
總結:Binance Wallet IDO 是一次「價值篩選器」,更是敘事驗證
Binance Wallet IDO 是當前 Web3 專案啟動敘事、打造共識、放大關注度的一種結構化、高槓杆的冷啟動方式。它給予專案方一套通過小成本撬動大聲量的「開局劇本」,但也對團隊的執行力、運營規劃與市場管理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。
Binance Wallet IDO 的資料表現,反應出整個市場估值邏輯和發行模式的深刻演化。它不是終點,也不是通行證,而是一個可以低成本驗證產品願景、試錯市場機制的視窗。
正因為市場當前正處於低信心 + 低流動性 + 高警惕性的末期,才更需要那些真正願意長期建設的專案走出來,藉助 Binance Wallet IDO 展示自身產品價值、敘事節奏與運營能力。
它並不適合所有人,但對於那些有清晰故事、明確節奏、長期建設意願的團隊而言,它是進入 Binance 生態與主流市場視野的重要跳板。在泡沫破裂的視窗期,市場迴歸價值本源。這對於真正想做事情、有長期願景的團隊,反而是一個良性的訊號。
一如所有的平臺型 IDO,在短暫的歡愉之後,盛宴如何持續?這也是 Binance Wallet 需要思考的問題。簡單來說,如果 Binance Wallet IDO 能夠持續成為優質資產的首選發射平臺,那麼其生命週期能夠儘可能地延長。而這背後,便是對「優質資產」的理解。行業究竟需要什麼專案?哪些專案適合在於在這個世界發展?我們每一個人,都需要進行深度地思考。
?相關報導?
幣安啟動第二輪「投票上幣」,觀察首輪結果可以發現什麼投資策略?
投資幣安20億美元的MGX是什麼來頭?董事長為阿聯酋國父之子、現總統親弟,手握資金驚人